网赢中国专注大数据营销 [会员登录][免费注册][网赢中国下载]我要投稿|加入合伙人|设为首页|收藏|RSS
网赢中国是大数据营销代名词。
网络营销
当前位置:网赢中国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网络营销行业动态 > 田中基仁的马拉松:东芝电子的中国生意隐喻
田中基仁的马拉松:东芝电子的中国生意隐喻
编辑:王如晨 发布时间: 2015-11-24 13:22:00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网络营销




东芝电子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田中基仁个头不高,精瘦,文质彬彬,很安静。我怎么都看不出他在运动方面有什么能力。


实际上他是一个有点疯狂的马拉松爱好者。


“我很喜欢跑步。在过去9年当中,我参加了9次的全马马拉松。”11月16日,“广交会”前夕,他在深圳接受夸克点评等采访时说,香港、大连、深圳的赛事都参加过,“刚刚上周在上海也参加了,12月6日在深圳的也要参加”。


这与我过往采访过的一些日企高管有鲜明反差。很多时候,面对中国媒体,他们缺乏活力,面孔僵化,谨慎到让人觉得他们在处处提防。8年前,我跟原东方早报记者胡孝敏采访瑞萨半导体时,因为问了几道刺激性问题,结果被中国区总经理推出了门。


运动的人身上,一定有着某种自信、坚韧、挑战的气质。这在田中往日的履历中也能体会到。他早在1983年就加入东芝,至今已经32年。1987年始,他主要负责东芝半导体业务,仅Nand flash领域就有20多年经验。2006年他来到中国,担任东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后转任东芝半导体存储产品公司市场部总经理。2012年5月后,他被总部提拔为东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中国半导体业务最高负责人。


东芝电子的中国生意经


但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有很多压力,东芝总部给了他很大压力。


“2012年我是派到这里做总经理,我那时就想应该是四到五年就回总部了,因为一般我们都是轮岗的,也习惯这个做法。”他说自己当初就把这四到五年当成一个全马,1个月1公里,42个月等于42公里,大约4年。


现在他正处于3年半的时间,大概就是38个月。跟马拉松一样,38公里属于压力最大的时候。


就像马拉松每到三公里五公里就有一个站,补给水和食物一样,他希望这次会面,记者也能给他补充水分和营养,让他继续跑下去。


真正的压力当然不是跑步,而是他所执掌的中国业务。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执掌的东芝电子中国业务,对于东芝整体来说意味着什么。


简单概括几句。东芝是一家具有140年历史的企业。最初它生产电报设备,1904年公司更名为芝浦制作所。后来与从事白热电灯泡台灯生产的白热舎合并,后更名东芝。之后业务走向多元。不过,上世纪80年代,东芝在全球更多体现为半导体龙头角色,那时英特尔还在后面。随后20多年,东芝IT业务快速成长,消费电子的名气快速提升,笔记本曾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东芝半导体业务到2000年,始终处于世界前列,名列第二。


今日的东芝电子,在全球半导体群雄中名列第八,但依然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营收规模依然高达100亿美元,仍是整个行业的核心玩家之一。它的核心业务集中在存储芯片与分立器件。


时光拉到眼前,田中的压力在于一个内外交困的时刻:全球经济形势持续疲软,而中国等新兴电子产业力量已崛起,东芝消费类业务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它甚至因为部分财务数据造假,曝出信誉危机。而目前,东芝正重整业务,从B2B、B2C兼营的垂直一体模式,开始聚焦到B2B。


东芝旗下有许多B2B业务,但几十年来的半导体业务版图,依然是东芝转型的核心之一。而作为全球市场版图的中国,它自然不可忽视。田中基仁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集团转型的关口,田中率领的东芝电子中国,能否迈过这个坎?它有哪些胜算?


我不敢直接断言。但有一点,如果东芝无法适应挑战,那应该不会是技术与产品问题。而它的半导体版图里,有许多直接迎合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


首当其冲的是一个庞大的汽车电子业务。普通大众并不知道,东芝电子是这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它就涉足其中。几十年来,东芝向全球各大汽车厂商提供了大约20多亿片各类半导体器件,覆盖汽车娱乐系统、车身控制、汽车空调、动力总成、汽车安全等几乎所有领域。


此次广交会上,围绕安全驾驶、环保、打开未来信息世界之门三大主题,东芝展示了强大的车载半导体与存储方案实力。其中,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首次在华展示,能同时进行多图像识别应用、控制HUD和仪表盘的显示控制器等;环保概念上,它推出一系列高性能模拟器件与分立器件。此外,东芝还有强大的无线连接和传输技术与存储技术,覆盖了娱乐与网络通讯、存储等各个方面。


田中基仁在回答我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说,汽车电子确实是东芝电子主打的核心业务。针对汽车车载、车联网,东芝有很多相关产品,但基本上都是在车用上,比如图像显示,马达控制的一些芯片、水泵油泵控制。


日本汽车工业土壤是它壮大的基础。不过,若想获得本地中国车市订单,东芝可能未必那么顺利。一是中国市场技术路线更复杂、多元,大都侧重娱乐层面;二是本地对这一领域的价格依然非常敏感,市场还需要持续培育。东芝虽然技术非常先进,但要落地争夺更多车企的服务机会,恐怕还需要强化布局。


田中表示,公司目前确实在考虑如何获取订单,比如跟最终的汽车生产商还是跟为设计方案去合作,都在考虑。


不过,东芝电子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它还有更多B2B业务。其中瞄准的另一个核心领域是供电发电。这一领域,东芝电子独特的技术与分立器件业务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东芝电子中国分立器件战略业务企划统括部总监多田昇表示,东芝研发的一种高功率分立器件IEGT,能将整个供电系统从交流电变成直流电来供电,由此电量成本就会大幅下降。


“比如说从发电站到城市中间有很长的距离,800公里,中间的电量成本是蛮高的。但是通过从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供电方式,整个系统的成本就会降下来。”他说。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幅员辽阔,许多省的面积远大过日本的国土面积。这虽然适合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但中间磁感应损耗和介质损耗巨大。虽然国家电网一直强化推行特高压交流输电,中国南方电网对直流输电越来越关注。


技术层面,市场上,有许多侧重终端的对手,比如美国ADI在智能电表芯片等领域有强劲实力,甚至一度占领中国90%的芯片市场,但在整个供电系统成本降低方面,它称不上东芝的对手。


这与东芝独特的半导体PPI封装技术有关。多田表示,全世界只有两、三家公司可以提供PPI封装,它对整个系统的成本来说,具有决定性因素。


但是,技术优势要转化为市场优势,可能更难。要知道,无论是汽车还是供电与电力,都是非常核心的行业,东芝的障碍可能不在产品,而是营销环节。


田中强调,B2B业务肯定主要借助合作伙伴推广。汽车电子领域,东芝当然完全可以直接对接车厂,也可以利用合作伙伴去获得订单。但是,类似中国的国家电网的业务,想通过自身拓展,几乎没有什么什么机会,东芝在这一领域将依赖合作伙伴。


但这些之外,还有略微尴尬的因素。它主要涉及政经世界。中日两国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多少会影响日企在华业务拓展成效。


田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他多次强调,中国与日本的产业许多方面都很互补,日企必须进一步融入中国,参与中国的发展,才会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


他说自己与整个家庭都很热爱中国。截至目前,而且总共去过中国33个省市,包括新疆、西藏、东北许多省份。


“2006年我刚刚到上海的时候,我的4个家人当中,只有我会说中文。但是9年以后,我的中文水平最低,我的太太、女儿、儿子的中文非常好,我很没有面子。”他说。


无论这是否出于一种迎合,但我觉得,田中的表达,符合中国与日本两国的产业演进现状。


田中没有避讳地说,这几年,看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崛起,东芝电子确实也有很多压力。但仍然会利用更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参与中国市场。


而我认为,虽然政经世界有些微妙,但是中国产业加强与日本产业、日企的合作,却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有些方面也很回避的。中国半导体业以及整个科技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是核心技术以及上游的许多布局,依然需要海外资源的嫁接。


田中坦陈,作为一家日本公司,东芝电子在中国市场的有些方面做得不足。比如,关于一些中国特有的市场标准,即“国标”,因为没有相关背景及历史,并不了解。


“目前东芝已经开始研究和投入中国市场,包括和一些大学合作,比如清华大学,以及同政府机构合作来观察未来中国的标准,希望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这些标准的制订中去。”他说。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种种不适,是我们容易看到的部分。我们更容易看到这一幕: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电子企业甚至整个科技产业遭遇了巨大考验,曾经出现一个三星电子的利润等于七大日本电子企业净利的两倍的尴尬。同期,中国在家电、PC、手机等消费终端上的快速崛起,以及气势磅礴的中国互联网力量,似乎更是映衬出日本ICT工业的老迈。


东芝转型启示:浮躁里的中国


但这只是表象。事实上,当年的日本大地震,已经对外展示了日本在全球IT工业中的地位。地震发生后,有多重核心原材料、部件、系统设备中断供应,导致中国大陆乃至全球供应链限于瘫痪。日本100多年来形成的高度垂直风格的工业体系,依然蕴涵着强大的竞争力。


过去两年,中国在多个领域出现“去IOE化”潮流,反映了中国科技产业日益自助的趋势,但这不可能完全彻底。中国在核心的半导体领域,无论是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及封装方面,与海外主流企业依然有巨大的差距。


当我们不断听到清华紫光持续发出全球产业并购的言论时,这一话题反映的真实面却是,我们无论在PC级通用处理器、移动处理器核心架构还是存储芯片领域,都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半导体代工制造环节,过去一年工艺声量提升,虽有自我努力,但也有美国巨头的技术转移与订单释放效应。


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应该从东芝以及诸多日本企业的转型中看到产业演进的规律、风险与机遇。东芝整个集团确实经历着很大的被动,它的多条消费类产品线,都在遭遇中国企业的冲击,甚至开始明显出现缩减动向。这个趋势确实部分反映了中国产业的进步与冲击力,但也要看到,这种消费类业务,已经日益象是一个个红海。未来两到三年,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类似东芝们的遭遇。


这一征兆其实已经出现。联想集团出现6年来首度亏损,这绝非偶然。它是PC产业的一段悲情,虽不会消失,但已经很难成为增量多大的领域。而中国手机品牌看似非常活波,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密集推出许多颇有看点的产品,几乎全部叫板苹果与三星。但是在我卡那里,这不过是手机产业走向高度成熟的象征。在它之下,一片红海的同质化竞争早已形成。2015年,手机出货放缓同样也是一种征兆。


这是中国经历的一波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它壮观有力,但截至目前,已经度过它的第一个红利期,后者主要是人口红利促成的。它的规模未来依然庞大,但是整个市场的热点,将转向工业互联网,或者说产业互联网。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与地区出台的类似工业4.0产业政策,制造业升级的产业政策等等,都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


这种趋势印证了日本电子企业快速转型的价值。东芝集团的B2B转型以及东芝电子中国的布局,让我看到了它们适应未来趋势的变革意志。事实上,东芝的变革还有自动化、医疗等诸多领域。


而我还看到更多。除了汽车电子,日本企业在新材料、关键器件、机器人、智慧制造领域已经再度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IT工业固然取得了一些关键进展,但主要还是集中成熟的市场,还处于前一波竞争周期的后段。在关键的制造业领域,我们并没有多么震撼的原始创世。


而这一周期,我们被疯狂的中国互联网概念尤其是资本市场遮住了太多视线。


我们太容易看到日企在过去几年遭遇的被动了。中国媒体解读的时候,几乎都充满一种嘲讽在。这一段时间甚至很少有人关注日本产业与日企的变革动向。我们没有看到日企的转型,本来就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


昨晚,我有意一一打开了中国几大门户网的科技频道。除了搜狐有一条索尼没有计划研发处理器的消息外,其他几个门户没有一条日企电子工业的最新消息。而日经BP等许多电子类网站,日企的最新动向依然很密集。


我们的公共传媒上,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中国互联网业的消息。争吵不断,口水丛生,几乎淹没了整个中国媒体业。


不要觉得中国人比日本人有多聪明,也不要觉得我们比别人勤奋。田中基仁在中国的9次全程马拉松里,以及他的中国33个省市的旅行观察里,一定不只有一家日本企业中国区董事长的休闲心情,我相信以他的敏感度,一定更有他对中国社会层面的认知,以及中国产业竞争力的认知。


田中身上有传统的日本人那种坚韧。他说,全马是42公里,每次跑到35公里之后,感觉比较累,“那个时候我就会想,为什么我要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但是每次跑到终点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开心,这个目标完成了”。


结合东芝中国负责人大都任职四到五年,这可能是田中最后一年或一年半的时光,他正处于最难也最关键的一段后半程。他在奔跑中,充满了信心。


而一个细节让我觉得我们自己的反差。田中谈到个人管理时,无意中提到的一个细节,让我反而感觉到中国的尴尬。他说,来中国9年,最近3年担任中国区总经理,同时兼香港公司董事长。


“香港公司已经有35年的历史,比较成熟,所以很多香港员工在管理上比较公式化。但是上海公司只有19年时间,而且中国的员工差不多每三年就换一次,有很多新同事加入,所以在中国一般都是由上到下给一个指令,不然整个公司不能运作了。”他说,希望未来3到5年,或者5到10年,不单是香港同事,中国内地同事也可以去参与管理工作。


老实说,他无意中说出的“中国的员工差不多每三年就换一次”,有一种别样的感受。无论人力每三年更换的原因如何,我都觉得这里面应该有中国人对日本企业、产业的认知偏差。


东芝在中国的业务远不止半导体、消费电子,还有更多工业类服务。东芝电子的中国生活未必一定乐观。但很惭愧,我对一片互联网喧哗与骚动、傲慢与偏见的中国,短期有着更多不乐观。我断言,未来5到10年的新一轮竞争中,中国制造业依然难以走出过往悲情,甚至会上演新的悲情故事。种种疯狂之下,我们有太多的课程要补,有太多的泡沫需要清除,有比日企有更长的马拉松要跑。




网络营销
编辑推荐
图片行业资讯
  • 网赢中国:出现中文乱码的解决方法
  • 邮件营销 操作教程
  • QQ机器人 之 智能大数据营销视频教程
  • QQ精准营销 之 多群成员群发教程
  • QQ精准营销 之 批量加好友教程
营销资讯搜索
网络营销
推荐工具
    热点关注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
     

    大数据营销之企业名录

    网络营销之邮件营销

    大数据营销之搜索采集系列

    大数据营销之QQ号采集

    大数据营销之QQ精准营销

    大数据营销之QQ消息群发

    大数据营销之空间助手

    大数据营销之QQ联盟

    大数据营销之QQ群助手
     
    设为首页 | 营销资讯 | 营销学院 | 营销宝典 | 本站动态 | 关于网赢中国 | 网赢中国渠道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网赢中国  国际域名:www.softav.com  版权所有 2004-2024  技术支持:中投网络 粤ICP备05041759号
    邮箱:web@softav.com 电话:+86-755-26010839(十八线) 传真:+86-755-2601083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分享